2023年10月13日下午,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袁周敏教授莅临37000cm威尼斯、高级翻译学院,为我两院师生做了题为“从语言传播到国家叙事:由 Identity 的汉译说起”的讲座。本次讲座由37000cm威尼斯、高级翻译学院院长袁小陆教授主持。
讲座的内容摘要如下:
本次讲座主要从词源学考究、身份理论中的身份意涵、模型、感想等几个方面展开,通过引用具体术语实例及其翻译,分析这些实例是如何达到传播及叙事的目的。袁周敏教授从文字训诂与概念对比出发,基于学界经典的身份理论,探求“身份”与“identity”的内在意涵及其国际传播,回应了目前国内建设本土学科话语体系与学界对文化特性研究,试图补足现有西方视角下身份研究的不足。
“identity”在英文中有多种含义,既包括客观的一些相似或相同特性,又包括心理认识上的一致性及由此形成的关系。“身份”在汉语中泛指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资历。中国人的社会认同关注个体在给定的社会语境中所发生的人际关系的互动过程及人机关系的模式和机制。现有的西方关于“identity”的理论或者部分适用于中国文化,或者虽能解释,但是难以触及中国现实中的身份话语的核心部分。目前,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身份理论主要有以下两个:(1)社会身份理论;(2)认同身份理论。国内研究包括但不限于身份研究,大多借助西方理论作为研究起点或者分析框架,该类研究或多或少忽视了中国文化中的语言行为及其语用理据。
袁周敏教授强调,我们还应思考汉语交际中的关系空间对话语的调节。西方人的交往互动中的深层文明源自西方思想家、哲学家与社会科学家所探寻的诸如“人格、自我、精神、意志、理性”等概念。中国人的交往互动受东方文明与儒家文化的孕育。自然浮现的是“血缘、地缘、家族”,进而进入“人情与人伦”的概念。
最后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与互动环节中,讲座圆满结束!